首先要說:你知不知道全國每年有多少開車引發的糾紛事件?答案是不計其數!
你有沒有關注成都男司機暴打女司機事件?如果你有,那么是怎么看待這個事件的?
我想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一開始對女司機抱著同情的態度,對男司機是強烈譴責的,甚至想沖上去暴打一頓??墒钱斈兴緳C的車載視頻曝光,我們又恨不得幫他補女司機兩腳。
冷靜下來,我猛然發現,媒體的報道左右了我的思想,讓我變得人云亦云,當我們僅僅看媒體提供給我們的資料看時,我們總是的思路總是被帶著走,以至于忽略了本質,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自認為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看清用戶需求。但我對這個事件的認知,讓我不得不再次思考,產品經理該如何看待事物本質。
產品經理看待事物不要以“點”出發
在工作的過程中,作為產品經理有許多決定要下,而下這些決定,是需要經過大量的分析。要分析需求,分析競品,分析市場。大多數產品經理還沒有修煉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管中窺豹只會加速產品的滅亡,甚至公司的滅亡。
以這個事件來說:一開始只有一則報道,《女司機變道遭男子暴打》,公眾看到這樣的標題,首先就是對男子的強烈譴責,或不齒,或謾罵。即使有人思考男司機為什么要打人,也只是認識到:女司機的行為嚇到孩子了。于是就有了《愛幼之心不是施暴借口》這樣的評論。
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事件,它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媒體的后續跟進,公眾才逐漸認識到: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女司機可憐人自有可恨之處,風頭調轉開始攻擊女司機。
當你以為事情就這么結束了,它沒有,還有一幫“正義之士”他們站出來,說:你們不要譴責一方了,他們都是不對的!
為什么我要再次思考,是我意識到,混跡互聯網這么多年,用過產品無數,自己也在做產品,為什么我的思維方法還是如此的“小白”。所以我寫下這些,謹以此告訴自己與產品新人。分析事物,一定不要以一個點出發,只有全面的分析,才能讓產品做的更強大。
產品經理不要被用戶掌控
我在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說過:用戶是產品的上帝,但這個上帝只能給你提供當下的需求。他不能預知未來的需求。我們要做的不僅要滿足用戶現在的需求,還要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深以為然,這就是不僅要掌握用戶的需求,還要看到用戶的潛在需求。
用戶需求:作為產品新人,我現在要做的是不被用戶需求掌控,從他們數不清楚的需求中跳脫出來,看到他們共同的一個需求,從而確定產品的特點、優勢,以及使用方向。
在這個事件中,公眾不止一次拋出自己的觀點,從開始的一邊倒譴責男司機,到后來矛頭倒轉譴責女司機,再到后來冷靜下來客觀評論,其實他們自己都沒有弄明白,究竟譴責的是這兩個人,還是他們做的事情。
所以作為產品經理,我們不是要看公眾譴責那一方,而是要分析公眾的這種譴責的行為,他們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發泄自己。(畢竟社會這么復雜)
潛在需求 :在諾基亞橫行的年代,我們還不知道今天的智能手機長什么樣子!如果那時候一個人告訴我要設計一款沒有鍵盤的手機,我一定會覺得他是異想天開。但是放眼當下,除了爺爺奶奶級別的,還有誰在用帶鍵盤的手機?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 用戶的潛在需求,是用戶自身無法意識到的,產品經理在做用戶分析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將自己對未來的判斷,放到用戶的潛在需求當中,只有做好這一步,產品才能經久不衰。
產品經理做決斷要理性客觀
在成都司機暴打女司機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的評論觀點,其中有偏執的,有和稀泥的,還有一類是比較理性客觀的,也是我個人覺得贊的:
@李想有言:1、女第一次并線是違法行為,但不是故意的,可原諒;2、男第一次故意別對方屬于生氣,是違法行為,不過也可以原諒;3、真正把事件升級的是女又高速追上去,別著男差點撞上電動自行車,男躲避自行車她還補一腳剎車,女壞到骨頭里了;4、男下手太狠,妻兒在場,情商太低;5、雙贏,對社會,女司機出院以后再也不敢這么開車了,減少了對社會的危害;男司機出獄以后再也不敢這么打人了,同樣減少了對社會的危害。
為什么我覺得客觀理性的觀點贊?
首先得出客觀理性的觀點,要求避開很多干擾。因為在一個事件發生后,各方的聲音四起,唾沫亂飛,要做出客觀的評論其干擾是有很多的,要有判斷,篩選這些干擾的能力。
其次得出客觀理性的觀點,要求不受自己及公眾情緒的影響。公眾的觀點不一定都是對的,公眾的支持不一定是因為事實本身,是會受到“人性”的制約,比如從眾心理。
最后,理性客觀的判斷,不會造成“輿論制裁”的局面?,F今社會輿論審判是個很普遍的現象,俗話說: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事件中,女司機違反交規,男司機涉嫌故意傷害,都是會受到公安機關的依法處理。
從產品經理角度來看,對產品要做出客觀理性的判斷同樣要具備避開干擾、不受用戶情緒影響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本質,產品才能做的更好。
晉城龍鼎 - 晉城網站建設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