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筆者認為做產品就是在做人生。從一個個細節做起,一張配圖,一個標點。。。“互聯網的一些事”推薦此文,為讀者帶來一些寶貴的經驗分享。
我以前做事情一向還是挺認真的,但感覺還是一直不上道,直到有一天。
那天,一諾在寫一封電子郵件,具體為什么我已經不太記得了,只記得還挺重要,但肯定不是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事情。她寫完了給我看,我說挺好的啊 (不是恭維,她的英語表達和寫作一向甩我幾條街)。她又反復看了兩遍,覺得不滿意,于是開始改。左改改,右改改,開始是改動一些單詞,改動一些字句,后來是大段的改,調整前后順序,后來干脆全部刪掉重新寫。折騰半天,她終于滿意了,我再一讀,果然結構清晰,文字易讀,那叫一個爽。
不知道為什么,那事兒我印象很深,我似乎看到了過去的不上道,有些事情的不順利,都源自哪里。那天我明白了,挺好根本不是好,不能超出對方預期,那你這事就是白干。又過了些年,蘋果如日中天,喬布斯的理論「不是天才就是笨蛋」開始大行其道。如今到處都在講互聯網思維,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追求極致,超出用戶期望。我才明白,哦,原來好多年前,一諾寫郵件的那天,我就已經被灌輸了這個觀點了啊。
后來做很多事,現在回頭看看,當時大的選擇未必是最佳的,但是對每件事,和里面的無數細小環節,無不殫精竭慮,力求在我能力范圍內做到最好。任何事情,投入一份時間可以完成,但要做到最好,也許需要投入十份的時間和大量的思考。
再給大家舉個栗子,分享一點實戰經驗吧。
我們從今年春節開始運營「奴隸社會」這個微信公眾號,到現在半年多了,沒有任何推廣和互推換流量,完全靠用戶傳播實現自然增長,如今用戶也奔四萬去了,而且質量很高。相信讀者中也有不少運營公眾號和搞互聯網傳播的朋友,我就來說點兒心得吧。
說是經驗,其實都是細節。
1、錯別字: 我一般會仔細編輯所有的文章,除了「的地得」,我其實知道使用規則是什么,但是鑒于大家好像都在混用,除非錯的離譜,我已經不改了。其它錯別字一般不會漏網,不過還是出了幾次事故,印象中不超過五次吧。
2、排版: 開始做這個賬號不久,我就研究了各種不同的排版方式,網上閱讀了各種有關排版的文章,最后采用了 MacTalk 的排版方式,簡單易行,只需要花點銀子買軟件 Day One。細心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我會用方括號代替引號,會用淺淺的分隔線,會用固定的字體和換行習慣,會用英文括號代替中文括號,會把原文中的英文標點改成中文標點,多余的空格刪除。
我是不是有點兒強迫癥?我只是覺得,對你,閱讀者來說,一如既往的賞心悅目,沒有瑕疵,自有它的價值。
3、配圖: 說實話,配圖是個頭疼的事情,時常要花我很多時間,在自己的照片庫和圖片搜索里找了又找,有時候還是沒有理想的。好的配圖,需要有點文化底蘊,有點幽默精神,有點博雜的背景,有點想象力,還得有些運氣。這一點上,我還要繼續向「小道消息」學習。
4、文末處理: 跟我們很久的老讀者可能會注意到,我一直在調整文末的內容,推薦文章怎么寫,城市群怎么寫,文末的二維碼也改動過很多次,你看,今天又改了一版?,F在的文末內容有點多,我還是不滿意,估計過段時間還會改。
5、自動回復: 微信公眾號有自動回復和關鍵詞回復,文案也經歷了多次改動,而且會持續改下去。關鍵詞的設置也根據后臺的用戶消息不斷添加,爭取更多的用戶發來消息可以收到有意義,同時最好是有點意思的回復。
至于文章主題和內容的選擇,標題,和內容摘要,涉及的細節就更多了,而且會根據每天的數據來反復思考,得到自己的結論,然后不斷優化。
我開通了「指手畫腳」模式以后,時常會收到一些年輕朋友的問題。除了就事論事之外,我還有「程咬金三板斧」:追求與眾不同,想盡辦法進入互聯網行業,個人快樂最重要。但我想說:我們都大大低估了認真的力量。先不考慮大的改變,你就不妨花兩倍三倍的時間,把一件手頭的事情做的遠遠超出對方期望,你看看會怎樣?
我們后面會和大家嘮叨一些不同的思維方式,一些方法論,但所有的前提,是你可以把事情做到極致,做得讓別人印象深刻,否則你也不過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