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这样不仅方便讨论与分享,也能让您享受到独特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明天启七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去世,年仅三十出头。由于他没有子嗣,皇位最终传给了他的五弟,信王朱由检。京城之中,流言四起。许多人猜测,新任皇帝崇祯或许无法抵挡天启皇后张嫣的美色,甚至很快就会迎娶这位“皇嫂”,继续让她在宫中母仪天下。然而,崇祯登基后却出人意料地采取了三项措施,这些行动也最终成为了这位绝代佳人悲剧命运的催化剂。那么,这对年纪相差仅四岁的叔嫂之间,究竟发生过怎样不为人知的宫廷往事呢?
在明万历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606年,河南开封的符祥县,张国纪家迎来了一个健康的女婴。这个女孩从小美丽端庄,既能操持家务,又能熟读诗书,被称为“窈窕端丽,绝世无双”(《明史》语)。天启元年,朱由校继位,朝廷随即开始筹备选后事宜。年仅十五岁的张嫣与另外两位女子脱颖而出,成为天启帝的新皇后候选人。天启皇帝初次见到张嫣时,被她如花似玉的容颜深深吸引,甚至驻足凝视了好一会儿。张嫣的脸庞顿时染上了一抹羞涩的红色,她的美貌让年轻的天启皇帝情不自禁地决意立她为后,同时,她的父亲张国纪也因此荣升为太康伯。
展开剩余81%进入宫后的张嫣,以极大的责任感管理后宫事务,尽可能地不让皇帝和朝廷增添负担。天启皇帝对她宠爱有加,夫妻俩关系和谐。很快,张嫣怀孕了,这在整个大明朝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然而,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却注定会成为不幸的牺牲品。
原来,张皇后早已发现,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魏忠贤,正以不正当手段笼络朝中的官员,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甚至开始排挤忠良之士。魏忠贤与皇帝的乳母客氏私通的消息更令张皇后感到恶心和愤怒。张皇后虽然担忧,却无力改变这一切。天启皇帝最喜欢的是木工,并不关心朝政,所有政务几乎都交给了魏忠贤。张皇后只能在私下里通过父亲联系朝中的清流,联手弹劾魏忠贤,自己也时常在皇帝耳边谏言。然而,这一切都未能引起天启皇帝的重视,魏忠贤更因此心生怨恨。
一天,怀孕的张皇后感到身体不适,要求专人来为她按摩舒缓。魏忠贤知道这是个机会,悄悄安排了自己的人进入宫中。那宫女并没有遵循正常的按摩手法,而是用了刺激性强的手法,最终导致张皇后早产,且胎儿死去,自己也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魏忠贤趁张皇后身体虚弱的时机,在朝堂上展开反击,大肆打压那些曾支持张皇后的大臣,并将他们几乎清除殆尽。张国纪也一度面临被诬陷入狱的危险,幸得内阁力保,才得以保住性命。
天启皇帝长期嗜好服用丹药,身体的健康日益恶化,尤其是由于铅、汞等重金属的积累,使得他在年纪轻轻时便深感体力不支。天启七年八月,天启皇帝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内心充满了悔恨,尤其为没有留下继承人而感到懊悔。在临终前,他曾单独找过两人商议关于皇位传承的问题。魏忠贤提议,挑选宫中怀孕的女子为太子母,而这也让天启皇帝内心极为苦涩,他将魏忠贤的提议告诉了张皇后。张皇后听后立即反对,并建议将皇位传给信王朱由检。
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共有七个儿子,其中五人早逝,幸存的有他与信王。根据朱元璋的祖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位传给五弟的提议并不违反家法。在张皇后的劝说下,天启皇帝终于决定将皇位传给信王朱由检。几天后,天启皇帝正式通过上谕安排信王入宫面圣。当信王朱由检来到哥哥床前,面对兄长虚弱的身体,内心的犹豫让他迟迟无法动手。
此时,张皇后打破沉默,毫不顾忌封建礼仪,直接开口劝解,表示“事关国家安危,不容外人窃夺”。这番话令信王打消了所有疑虑,最终叩首谢恩。
数日后,天启皇帝病情愈加严重,终于迎来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崇祯帝在八月二十四日即位,开始了他作为新皇的统治。
刚刚登基的崇祯帝,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哥哥的丧事及皇嫂张嫣的身份问题。由于传位给五弟符合家法,张皇后的名分也需要重新调整。经过深思熟虑,崇祯决定赐给张皇后“懿安皇后”的尊号,并让她享有与皇太后相同的待遇。
此外,崇祯帝还亲自关心皇嫂的生活。他为了保证张皇后的生活不受困扰,亲自关注她的衣食住行。而当有太监陈德润冒犯张皇后时,崇祯帝毫不犹豫地惩罚了陈德润,并把他流放至南京。
崇祯还安排了自己的皇后周氏频繁探望张皇后,保持沟通,并虚心请教张皇后关于国家大政的建议。张皇后虽然明知自己不能干政,但她的聪慧和见识帮助了崇祯帝改正了一些过失。
然而,随着崇祯帝独断专行的性格逐渐显现,张皇后也再无法发挥她的智慧。大明帝国的命运早已注定,最终走向了灭亡。
1644年,农民军与后金的合力打击,迅速围困了北京城。崇祯帝心知国家大势已去,便决心以死谢罪。他的逃亡未果,在一番挣扎后,他最终带着家人前往万岁山,决意自尽。而张皇后,因国家已无希望,选择了以自尽的方式报答崇祯帝的厚恩。
张皇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也成为了她一生的终结。尽管如此,后世文人仍然对她充满敬意,称她为中国古代“五大贤后”之一,她的名字永载史册。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股票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